字號:
嘉義市夜市嘉年華

  時間:2008-03-28 14:15    來源:華夏經緯     
 
 
<%beginrecord%><%endrecord%>   
    嘉義市開墾于明代,為臺灣最古老的漢民聚落之一,吃的文化發(fā)源甚早;又因阿里山區(qū)的觀光勝地多經由嘉義市入山,當?shù)氐奶禺a小吃也就因緣,發(fā)展出兼具歷史、地理特色及富含家鄉(xiāng)味的小吃文化。
   
    與文化路夜市恰成對比的民國路,是一條專做白天生意的面食街,濃厚的北方口味,在傳統(tǒng)小吃環(huán)伺的嘉義市中自成一格,形成另一種旗幟鮮明的特色專賣街。
   
    嘉義市另有一種“賣雜什”的流動夜市,規(guī)模十分龐大,上百個攤攤陣云集,聲勢浩大,引人駐足。
   
    文化路夜市
    匯聚各式臺式小吃的文化路夜市,始于中山路、文化路交叉口的七彩噴水池,白天車水馬龍,兩旁商店繁多,逛街人潮熙來攘往,直至入夜;待晚上10點半過后,商家一一打烊,小吃攤這才紛紛上場,形成攤販林立、人潮洶涌的大夜市,營業(yè)時間至凌晨3、4點,甚至天亮,所以主要客源多為夜貓族、大夜班的工作人員,假日時,尚有到此打牙祭再上阿里山觀日出、賞云海的游客。
   
    垂楊路夜市
    從文化路延伸出來的垂楊路夜市,以海產、羊肉爐小吃為主,店家分布密度雖不高,但整條路總計也匯集了50多家吃店,每當華燈初上,食客云集,人聲鼎沸,直至凌晨3、4點方歇。
   
    流動夜市
    流動夜市從周二~日每天于一處開市,依次是民生南路、自由路、垂楊路、體育場、金山路、信義路,販售內容包羅萬象,包括各種小吃、生活用品。
   
    民國路面食街
   
    臨近文教區(qū)與眷村區(qū)的民國路面食街,多由老兵及外省籍的人士所開設,營業(yè)時間與學生、公務員的作息同步,清一色的面食小吃,從豆?jié){、燒餅、饅頭、煎包、鍋貼、杠子頭到各式面點,應有盡有,而且物美價廉,很受大眾歡迎。
 
編輯:賀晨曦    
 
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