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番詢問下,她干脆邀請與之素不相識的記者坐上他們的車前往家里,見證儀式。
這一次充著獨特民俗跋山涉水而來的人們多為外國記者,游客不到二十人。在玉童子家里,早已坐滿從各地趕來的親友,他們說著撣族語,盡管語言不通,卻視陌生的來客為座上賓,在比劃中盡現(xiàn)質(zhì)樸的熱情。
被問及是否希望有更多游客前來,讓旅游業(yè)帶旺這個靜謐的小城,她說無所謂,但求不要帶來污染和打擾他們的生活。
“這里路遠,又難走,你能來我們很歡迎。我們希望捎上你,一起接受玉童子的祝福,讓好運也降臨你身上!卑⑸厼橛浾叻謥硌缯堄H朋的豐盛撣族大餐,邊將自制的“撣族威士忌”倒?jié)M一個空瓶,讓記者帶回去品嘗。
玉童子虔誠地用巴利文念出段段經(jīng)文,親朋好友的撣語呢喃中,整棟撣家木屋都籠罩在祥和喜樂的氣氛中。
在這個終年躲在云霧之后的山城里,“游客”二字真正回歸到了”游人”及“客人”的原本含義,人與人間不談價格,卻樂于分享,心中一片豐盈。
[責任編輯:郭碧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