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非但不能解決問題,還會令局勢惡化�!痹谠L問土耳其期間,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這樣表示。普京稱,俄羅斯不是敘現(xiàn)有政權的捍衛(wèi)者,關注的是敘利亞的未來。他提醒西方“在做任何事之前得想想后果”,正是他們支持的那些人造成美大使遇襲的悲劇。
“敘利亞不是最后一個目標”,俄中東研究所所長薩塔諾夫斯基在《軍工信使》周報上撰文說,敘利亞正逐漸變成“大黎巴嫩”,成為圣戰(zhàn)者攻擊的主要目標。但這并不意味著,敘利亞是中東伊斯蘭化的最后一個目標。2010年后,這一地區(qū)經歷著如同歐洲20世紀20年代末所經歷的那種疾風暴雨式的變革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專家詹姆斯·多賓斯稱,美軍能在24小時內摧毀80%的敘空軍,但沒有人知道什么力量組合會在敘利亞掌權。據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報道,一名為親政府媒體工作的敘記者4日遭暗殺。同一天,敘反對派的炮火打向一所學校,導致8名學生及他們的老師喪生。俄《軍工信使》周報評論說,美國對正式承認“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(lián)盟”十分謹慎,這說明促成聯(lián)合的每一個發(fā)起人都在謀求自己的目的。
敘在戰(zhàn)爭中低速運行
聯(lián)合國3日宣布,疏散所有還在敘利亞的非基本成員,并停止所有在首都大馬士革外的工作。法國電視一臺評論稱,這意味著阿勒頗等地的戰(zhàn)斗情況將不再有聯(lián)合國觀察員的報告。《波士頓論壇報》對此的解讀是,情況已經變得相當危險。
然而在初冬的大馬士革街頭,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記者依然能看見蓋房的吊車在運轉,路邊的圍欄在上漆,老城的管道在翻修,整個社會在戰(zhàn)爭中維持著低限度運行。炮聲響起時,路人們有的會停下腳步,望一望聲音傳來的地方,更多人卻是頭也不回地繼續(xù)走路。相對于政治,敘利亞人更關心雞蛋的價格漲了沒有。
[ 責任編輯:張曉靜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