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9_210*60
關鍵詞:
中國臺灣網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大陸  >   社會

二手交易漸熱:沖動購物變雞肋 閑置物品可流轉

2017年05月10日 08:59:23  來源:工人日報
字號:    

  資本入局,在爭什么?

  從最初的網站交易到現(xiàn)在APP交易,在線二手交易大概經過十年低調期,終于在2016年形成常態(tài)生活方式,受到資本關注。今年4月18日,騰訊宣布向58集團旗下的二手交易平臺“轉轉”投資2億美元。而作為對手,阿里投資的“閑魚”在2015年的估值已經超過30億元。

  互聯(lián)網、購物平臺終于將造節(jié)刺激購買的精力投入到閑置平臺“如何更好地賣出閑置”。

  騰訊發(fā)話投資后,轉轉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元。而成立于2014年6月的閑魚,2016年3月其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累計登錄用戶數(shù)量已經過億,平臺成交物品已經超過1.7億件。可以說,轉賣閑置的客戶活躍度相當高。今年1月,京東二手電商平臺“京東優(yōu)品”上線,主要聚焦在二手3C商品上,包括手機、筆記本等。

  各類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也抓住這一機遇,建立垂直二手交易平臺。如專注電子產品回收的“回收寶”“愛回收”,品牌二手交易移動APP“獵趣”,專注女性閑置物品交易的“空空狐”,中高檔品牌二手衣服買賣平臺“良衣匯”。

  記者還注意到,人們?yōu)g覽二手產品不再像幾年前那樣只為了便宜,“分享”“共鳴”等成為更重要的情感紐帶,“社群”成為了用戶之間的連接點。例如, 閑魚APP中的“魚塘”,利用的是基于地理位置或興趣愛好的社區(qū)分享模式。公開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這樣的“魚塘”早在2016年9月底就已經超過30萬個。

  閑置交易行為本身,是分享的一種。無論是專注交易本身還是著重社區(qū)模式,離不開的是龐大的用戶群體。資本入局,爭的也是用戶這塊大蛋糕。

  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,何必只盯著二手交易?以閑魚為例,目前其已囊括司法、公車、海關、奢侈品、藝術品等一系列拍賣內容,已經發(fā)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拍賣平臺。除此之外,用戶甚至可以在閑魚上租房以及分享知識與技能。

[責任編輯:郭碧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