毀譽(yù)
陳賢妹是個道地的村婦,她樸素的價值觀來自經(jīng)驗和直覺。
在她的老家清遠(yuǎn)市陽山縣七拱鎮(zhèn)巖口村,2014和2015年的5月,這里曾兩度遭遇洪水。今年清明,陳和家人回老家拜山,祖屋門口長滿了草,家具已經(jīng)腐爛。但“為人民服務(wù)”還像40年前那樣清晰地印在墻上,陳賢妹不識字,孫子給她念,“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,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(biāo)走到一起來……”一提到雷鋒,她的語氣便充滿崇拜。
時間往前推60年,陳賢妹有過一次死里逃生的經(jīng)歷。兩歲的她掉進(jìn)家門外的水潭,母親在外面干活,雙目失明的父親坐在門口,卻對女兒落水毫無察覺。牽牛經(jīng)過的村民見了,跳進(jìn)水塘里把陳賢妹救了起來。渾濁的潭水嗆得她幾天都說不出話來,險些喪命。
“懂事后,老爸常常跟我說,你以前被人救活,你以后有什么事也要幫助別人,救人幫人才有好報。”
在巖口村,陳賢妹素有樂于助人的名聲,有時村民間鬧矛盾還會找她調(diào)解。年輕時,陳賢妹在村子里救過兩個掉進(jìn)河水的孩子。村民敬重她,老人都叫她阿嬸,年輕人都叫她叔婆。
但輿論的喧囂一度讓陳賢妹和村里人的關(guān)系變得微妙。因小悅悅事件獲得“最美婆婆”稱號后,村里人改口叫她陳婆婆,讓她很不習(xí)慣。
陳賢妹會對小悅悅伸出援手,對村里人來說本是平常之事。但她畢竟當(dāng)過“新聞人物”,是了不得的大事,沒有暴富,也不再是名人,這種平靜不符合村民的想象。
有村民當(dāng)面對陳賢妹說,“你現(xiàn)在拿了好多錢啊,都說你有一百萬!鄙踔劣欣霞业挠H戚上門借錢,有的說借幾萬塊周轉(zhuǎn)做生意,有的說借幾萬塊來蓋房子。
“他們就覺得你拿了很多便宜,”兒媳阿瓊說,“不信也沒辦法,我們真沒有拿很多錢!
陳賢妹說,收到的獎金和慰問金,大部分轉(zhuǎn)手捐給了別人,她自己留的七、八萬,5年間支付兒媳治病的手術(shù)費加上補(bǔ)貼家用,全花光了。
借不到錢的親戚有些怨氣,“找你借幾萬塊而已,要不要這樣,是不是怕我還不起!
到2012年下半年,找陳賢妹的記者漸漸少了。但老家的村民仍不相信她的生活已回到原點。
2013年,為了孩子上學(xué),陳賢妹的兒子唐小兵在清遠(yuǎn)陽山縣城買了套二手房,付了幾萬元首期,讓家人搬到縣城。唐小兵自己獨居佛山,每天下午四點開出租車,做到次日凌晨五點。
村民們議論,房子要么是陳賢妹家“發(fā)財”買的,要么是政府分的。
阿瓊很無奈,“個個都說得我們很有錢的樣子,說我們在佛山也有房子,在陽山也有房子,講到好像到處都有房產(chǎn)。又說不是給了大把錢嗎,何必還辛苦出去打工?去嘆世界啊!”(記者注:粵語用“嘆世界”指享受生活)
上世紀(jì)90年代,陳賢妹到廣州打工,一做就是二十幾年,后來為照顧孫子才搬到佛山。2016年清明后,陳賢妹再次回到廣州,給人當(dāng)保姆。有朋友對她說,你現(xiàn)在這么有錢,何必要出來找工作。
“什么話都有,我不聽那么多。”她很無奈。
[責(zé)任編輯:郭碧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