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聞 | 時政 | 本網(wǎng)快訊 | 兩岸 | 國際 | 港澳僑 | 熱點新聞 | 大陸縱覽 | 社會 | 財經(jīng) | 教育 | 軍事 | 科技 | 傳媒 | 奇聞趣事 | 新聞發(fā)布會 | 新聞人物

改革開放30年:北京小劇場話劇空前繁榮

時間:2008-12-30 09:08   來源:新華網(wǎng)

  新華網(wǎng)北京12月29日電(記者柳絲)由北京戲劇家協(xié)會主辦的“改革開放30年青年戲劇論壇”近日在蓬蒿劇場舉行,數(shù)十位戲劇人共同回顧了中國小劇場話劇運動的歷史和現(xiàn)狀,并探討了小劇場和青年戲劇的未來發(fā)展。

  1982年林兆華第一次將實驗小劇場話劇《絕對信號》搬上了北京戲劇舞臺,標志著中國小劇場話劇運動的開端,中國小劇場話劇開始了從無到有、從有到多的繁榮局面。1995年北京人藝小劇場建成后,實驗小劇場話劇發(fā)展如火如荼,涌現(xiàn)了一批批優(yōu)秀的青年戲劇人。

  在經(jīng)歷了20世紀80年代、90年代的探索之后,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2003年,小劇場戲劇呈現(xiàn)出空前繁榮的景象,以孟京輝為旗號的先鋒戲劇逐漸得到觀眾的認可,影響甚至超過了之前任何一個時期。

  2005年,搞笑戲劇開始占據(jù)市場,又一批青年戲劇人開始探尋突破市場壓抑力量的辦法,“青年戲劇節(jié)”應運而生,青年戲劇蓬勃發(fā)展起來。

  論壇上,戲劇家們普遍認為,小劇場同博物館、咖啡館一樣,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社會交往空間,能夠滿足接收、表達和創(chuàng)造的精神需求。小劇場也成為青年戲劇工作者的搖籃。

  蓬蒿劇場位于南鑼鼓巷東側(cè),是北京第一個四合院小劇場,是戲劇創(chuàng)作和交流的場所。資深戲劇策劃人、劇場負責人王翔說,北京目前只有二十多個劇場,而美國百老匯有上千個劇場,“希望城市中心每個角落都能遍布小劇場”。

編輯:王曉燕

相關新聞

圖片

本網(wǎng)快訊

熱點新聞

奇聞趣事

兩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