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興華說,針對可能發(fā)生的極端天氣情況,各航空公司嚴格按照寒冷天氣和冰雪情況下的檢查及處理程序要求,杜絕僥幸心理,嚴禁發(fā)生飛機帶冰、雪、霜等低于標準的安全隱患起飛。
大考三:航班延誤、道路封閉會不會“大規(guī)模發(fā)生”?
“空中和地面道路的擁堵問題,也是春運的一大考題!敝袊嗣翊髮W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說。
回顧2010年,“航班延誤”成為關鍵詞之一。如何破解這一困局已成為中國民航不可回避的難題。全國消協(xié)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結果顯示,去年航空運輸服務投訴量同比上升141.6%,位居投訴增幅之首。“霸機門”“下跪門”“群毆門”“拒載門”……國內(nèi)多個機場因“航班延誤”引發(fā)糾紛。
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坦言,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空域已緊張到一個航班也加不進去的地步。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成都等空域都處于飽和狀態(tài)。最近10多年來,民航客流量從不到1億人次增長到2.6億多人次,但空中道路仍是原來的那么多。由于飛機多、空路少,流量控制成為常態(tài),“航班延誤”愈演愈烈。去年,因流量控制導致“航班延誤”的因素占了40%。
許光建教授認為,我國有必要開放更多的空域給經(jīng)濟建設和民生服務使用,才能根本改善航班延誤問題。同時,航班服務方式急需改變。“航班延誤”是航空業(yè)不可避免的事情,問題的關鍵是出現(xiàn)延誤后如何對待旅客。如果長時間延誤乃至航班取消后,歐美航空公司通常除告知原因外,還會依法對旅客提供及時服務與合理賠償。
[責任編輯:張曉靜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