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科協(xié)17日舉行了以“科學家的社會責任”為主題的2010中國科協(xié)學術報告會,報告會由中國科協(xié)主辦,中國氣象學會承辦,中國地理學會、中國農(nóng)學會和中國預防醫(yī)學會協(xié)辦。
報告會邀請了4位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就防災減災、轉基因作物、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疫苗免疫等有關社會和科技界關注的熱點問題,進行了科學分析與評價,深入地探討了其成因與機理,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和方法。
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、北京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史培軍教授作了題為《自然災害與綜合防災減災》的學術報告。
他在報告中指出: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,頻率高,近年來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巨災頻繁發(fā)生,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極為沉重的影響。加強對自然災害科學的理解和認識,建立政府———企業(yè)———社區(qū)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防范體系,尤其是巨災防范體系成為當務之急。
史培軍從自然災害包括巨災的定義出發(fā),闡述了其基本特征,介紹了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和強度在時空上的分布特征,總結了災害風險科學的發(fā)展歷程及發(fā)展方向;同時,在總結災害及巨災形成過程的基礎上,提出并闡述了“加強綜合減災”和“防范巨災風險”兩大策略以應對自然災害,促進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(記者楊傲多)
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(jīng)濟新聞 教育新聞
[責任編輯:孫金誠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