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(jīng)貿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臺灣頻道  >   觀點評論  >   正文

有名無實 柯文哲的在野大聯(lián)盟騙了誰?

2014年11月13日 15:28 來源:中國臺灣網(wǎng) 字號:       轉發(fā) 打印

  臺灣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,最引人矚目的主張就是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,然而其主要幕僚團隊除了前新黨“立委”姚立明以外,幾乎都是綠營人士。在面對外界質疑競選團隊成員多是綠營背景出身,不符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初衷時,柯文哲表示,一開始確實也想刻意排除民進黨力量,但后來覺得“自然就好”,于是就按照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的比例去排。

  柯文哲在討論競選團隊組成時強調,民進黨是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最大一股力量,占五、六成沒什么奇怪,甚至還會更高。盡管柯文哲表明當選后不會加入民進黨,然而勝選后總不會不顧人情,不讓競選團隊擔任市府要職吧!競選班底若也以如此高的比例進入市政府,有沒有加入民進黨還有什么差別嗎?沒有綠營之名,卻有綠營之實,可見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騙很大。

  日前發(fā)生的柯文哲辦公室樓下的烏龍竊聽案,儼然就是當年綠營操作高雄市長選舉烏龍“走路工抓到了”的翻版,試問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與綠營有什么差別嗎?這也就難怪蔡正元會質疑,柯文哲的在野大聯(lián)盟與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,兩者的思維邏輯一致,都是想站在團結的綠色選票基礎上,去挖取分裂的藍色選票。既然如此,選民還要對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存在幻想嗎?

  市府團隊的組成,就如同公司的董事會,一旦董事會成員超過半數(shù),甚至七、八成都屬非董事長的人馬,試問董事長個人還有拍版定案的決策權嗎?若是董事長為了決策順利,而必須配合七、八成董事的意見,試問董事長的個人理念與理想,究竟要如何落實呢?若是決策出現(xiàn)錯誤,究竟是誰要負責呢?

  不論是從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的團隊組成,以及競選策略的操作手法,都可以看出與傳統(tǒng)綠營沒有差別,只是披著“在野大聯(lián)盟”的外衣。未來若柯文哲若當選,形同綠營執(zhí)政,恐無法滿足市民對于超越藍綠的想望。

互動社區(qū)
熱帖| 博文
關于我們 | 本網(wǎng)動態(tài) | 轉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版權申明 | 法律顧問
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03391
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07219號
中國臺灣網(wǎng)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