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    中國臺灣網(wǎng)移動版

該如何期待馬英九的第二任就職演講?

2012-04-19 08:09:00
來源:中國臺灣網(wǎng)
字號

  臺灣《旺報》19日發(fā)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、“兩岸統(tǒng)合學會”理事長張亞中的署名文章,針對馬英九即將發(fā)表的第二任就職演講的兩岸關系部分指出:臺灣應該以大格局開啟兩岸互動新頁。
 
  文章摘錄如下:

  歷史上總有些偉大的演說。這些演說之所以偉大,絕對不僅是文字的優(yōu)美、演說者的氣度而已,而是演說者傳達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價值與目標,是否因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篇章。

  蔣介石在1937年7月在盧山發(fā)表了“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”準備對日抗戰(zhàn)的演說。美國黑人金恩1963年的演說,將追求人權平等的“我有個夢想”傳達給世界。美國總統(tǒng)羅斯福在1933年第一次就職演說以“我們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”為題,鼓舞正在經濟恐慌的美國人民積極面對未來。這些偉大演說的共同特點即是既有目標又有價值,更開創(chuàng)了歷史的新頁。

  我們如何期待馬英九520第二任就職時在兩岸關系部分的演講?如果馬的520的演說還是: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,維持兩岸不統(tǒng)、不獨、不武的現(xiàn)狀,并在‘九二共識、一中各表’的基礎,推動兩岸和平發(fā)展”為基調的主軸,那么我們可以確定馬未來4年的政治作為將僅局限于偏安防衛(wèi)性的政治思維,無法傳達臺灣人民在面對中國大陸政治社會快速變遷時,應有關懷、責任與使命。延續(xù)前4年兩岸“只經不政”的總路線,也只是以滿足臺灣人民的荷包為目標而已。

  2008年馬英九上臺以后,這4年是修正以往的歧路,補足過去的失落。下一個4年,馬當局應該帶領臺灣為在兩岸關系上創(chuàng)造什么樣嶄新的目標?又如何開啟兩岸新的扉頁?

  經濟與社會的互動固然有助于政治關系的改善,但是要讓兩岸關系能夠真正走向永久和平,政治性的互動與協(xié)商無法避免。兩岸關系的本質就是政治,如果無法達成一個兼顧兩岸所在乎的核心原則的和平協(xié)議,那么兩岸間所有的互動也將是沙中堆塔,看似高聳實則脆弱。

  我們期待520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在兩岸關系部分能展現(xiàn)他的格局與氣魄。第一、兩岸關系未來的發(fā)展,應從經貿領域擴大到文化、社會,甚而政治方面的領域。第二、兩岸應就和平協(xié)議事積極尋求共識,以使目前的和平發(fā)展能夠鞏固與深化,以為整個東亞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。

  格局決定結局。520的演說反映的是馬英九的格局,也將會影響他的歷史定位。(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、兩岸統(tǒng)合學會理事長)

[責任編輯:趙靜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