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

  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

李理:世紀的葬禮——孫中山先生移靈南京奉安國葬

2011-10-11 13:03:00
來源:中國臺灣網
字號

  靈車抵站后,贊禮員呼脫帽致敬,并奏哀樂,行三鞠躬禮,之后默哀三分鐘。當時蔣中正、孫科、宋子文、宋慶齡、宋美齡、譚延闿、胡漢民、戴傳賢、孔祥熙、楊樹莊、吳鐵成、鄭洪年、林森等中委、國委、各特任官及總理親故家屬上車,恭迎靈櫬下車換扛。時蔣中正、孫科等扶櫬而行,身著玄衣覆玄紗的宋慶齡隨櫬后,用手扶櫬前進,泣聲不止。 

  迎櫬渡江之威勝號,?坑诘谝淮a頭。當總理靈櫬上軍艦時,軍艦鳴禮炮一百零一響致敬。當日參列的各國艦船有日本的安宅、英國的哈邁斯、法國的澳魯特亞等,國民政府參加的有通濟、楚有、成勝、德勝、健康、豫章、楊子、湖鵬、張宇等。 海軍部扎大牌樓一座,開三門,意為“三民主義”,隔欞五,取“五權憲法”之意,上覆地球、中山艦及黨徽,意為海軍艦隊奉行黨的使命,祈達社會大同天下為公之意。

  當時規(guī)定,各艦在午前八時到日落降半旗行禮。有禮炮資格艦,在大檣上將中國軍艦艦旗降半旗,每隔三十秒鐘發(fā)一發(fā),共發(fā)二十一發(fā)禮炮。遺靈奉載炮艦威勝號通過之時,喇叭提醒注意一次,在甲板上的準士官必須面對威勝號敬禮,其它人員姿勢端正,行衛(wèi)兵禮式。衛(wèi)兵禮式,由衛(wèi)兵在后甲板或適當?shù)牡胤,整列捧槍進行。 據(jù)申報記載:“十二時禮炮隆隆,山岳震憾,軍號聲大作,遙見威勝艦,自江心徐駛近岸!

  總理靈櫬置于威勝艦碇尾,上架蓬帳,地鋪毛毯,四周置藤椅數(shù)十,銅棺即安置其間,棺形甚小,上覆黨國旗。 

  十二時十分,威勝號抵達下關中山碼頭,宋太夫人及祥熙夫人宋藹齡前來迎接。靈櫬上岸,抬入靈車。靈車由納雪牘轎車改裝,較常車為長,車尾二門可開閉,車中范銅作花形,覆以鮮蕊,二名司機,著藍色制服,緣以白邊,臂束臂徽。靈櫬升車時,中央委員及總理家屬,親以手扶櫬,態(tài)至謹肅。

  一時許,靈櫬已安置車中,即由總干事孔祥熙指揮,各中委及總理親故執(zhí)紼引導出發(fā)。紼以黑白二色布交互成長條,以國府長官四人各執(zhí)其一端,車行二紼間,執(zhí)紼者均以一手扶之徐行。當時各中委一律藍袍黑褂,白帽黑鞋黑襪。隊伍中唯國府主席蔣中正獨著白綢長衫,并帶深色目鏡,蓄以微須,貌尤誠摯。 

  國民政府規(guī)定:中央黨部職員、南京特別市黨部及所屬各級黨部執(zhí)監(jiān)委員、京內各機關薦任以上職員、各省市黨部代表、海外各總支部各直屬支部代表、各特別黨部代表、各省市政府、各編遣區(qū)、各師旅、各艦隊、宣傳隊、各學校、各民眾團體代表,于5月28日午時,于下關碼頭中山路兩旁指定地點,集合恭迎。迎櫬陣容非常盛大。

  迎櫬行列如下:
  第一行列 騎兵官長一員(乘黑馬執(zhí)旗開道)、騎兵三名(乘黑馬背槍護旗)、騎兵二名(乘黑馬背槍各執(zhí)黨國旗、黨旗在右、國旗在左)、騎兵三名(乘黑馬背槍護旗)、軍樂隊、騎兵一連(執(zhí)長矛)。
  第二行列 軍樂隊、步兵一團(槍口朝下)。
  第三行列 海軍軍樂隊、海軍陸戰(zhàn)隊(槍口朝下)、海軍官長士兵(槍口朝下)。
  第四行列 警察樂隊、員警官長士兵。
  第五行列 軍樂隊、農民代表、工人代表、商民代表、學校代表、學生團體代表、婦女團體代表。
  第六行列 軍樂隊、海外華僑代表、各編遣區(qū)、各師旅、各艦隊、各航空隊代表、各省市政府代表、京內各機關職員、各省市黨部及特別黨部代表、南京特別市黨部及所屬各級黨部全體執(zhí)監(jiān)委員、中央黨部職員。
  第七行列 軍樂隊、國府委員及各特任官吏、中央執(zhí)監(jiān)委員、總理親故、總理家屬、靈車、步兵一連。
  第八行列 騎兵一隊殿后(執(zhí)長矛)。 

  靈車于下午二時,至中央黨部二進大門前。中央執(zhí)監(jiān)委員、國府委員及家屬等,分列兩旁,由總干事孔祥熙指揮扛夫二十名,將靈櫬由靈車內扶出,在哀樂聲中,徐徐入大禮堂內?偫砑覍佟⒅醒胛瘑T、國府委員、各特任官及總理親故恭扶隨進,靈櫬暫安禮堂,敬謹行禮(就位、肅立、奏哀樂、向靈櫬行三鞠躬禮、默哀三分鐘、獻花、奏哀樂、行三鞠躬禮、禮成),總理家屬、中央委員、國府委員及各特任官,敬謹分班守靈。

  奉迎總理靈櫬至中央黨部大禮堂后,其它行列向高樓門馬路方面解散。
[責任編輯:趙靜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