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力量:島內(nèi)“獨派”青年軍還是第三勢力?
時代力量的定位與未來發(fā)展
對于時代力量的未來發(fā)展,與其定位息息相關(guān):是島內(nèi)“獨派”的青年軍還是“第三勢力”?
不論是從民眾期待還是政黨利益來看,時代力量發(fā)展成島內(nèi)第三勢力才更有前途。從民眾期待來看,許多支持時代力量的民眾都表達了期待時代力量跳脫于藍綠之外、走出一條不同于民進黨道路的愿望。這次“立委”選舉,對于時代力量取得的勝利,民眾歡呼“新政治來臨”。從政黨利益出發(fā),時代力量作為“立法院”中的“關(guān)鍵少數(shù)派”,應當會與國民黨、也同樣會與民進黨爭奪民意,分流選票,這是一個政黨在選舉政治之下的本能反應。未來如果時代力量不跟民進黨做某種區(qū)隔,將無法建立自己的主體性,更不能體現(xiàn)自己標榜的“進步性”,融入舊政治文化只會讓自己的形象破滅,淪為泡沫化命運。時代力量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,林昶佐強調(diào)時代力量與國民黨、民進黨的區(qū)隔,說“一個新的政黨能夠有新的語言、新的品牌”。
時代力量副主席林峰正特別對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的關(guān)系作出說明,他說時代力量跟民進黨,應該是合作又競爭的關(guān)系。在面對選民,時代力量要以更加進步的理念,以及更嶄新的方式與選民互動,努力了解民眾的需求,這一點是相互競爭的。然而未來不管是在國會或是任何議題上,面對好的法案就共同推動、合作;若有立場不同的地方,就好好辯論,好好監(jiān)督;貧w到最初,政治的目的在于替人民解決問題,因此立場要堅定,但也要能相互合作促成改變。
盡管如此,時代力量會成為島內(nèi)超越藍綠對峙的第三勢力嗎?答案是,可能性并不大。主要原因在于,時代力量和民進黨淵源太深。一是在基本政治社會主張上,如上所述,“左傾”、“反國民黨”、“臺獨”構(gòu)成時代力量的基本政治社會主張,而這些主張正是民進黨的主張。因此不少人把時代力量視為臺聯(lián)黨的年輕版,并取代后者成為“獨派”在立法院的主要力量。臺灣《中國時報》評論說,臺灣的“第三勢力”始終缺乏這種進步性的思考(在更為進步的立場上反思傳統(tǒng)政治),在統(tǒng)獨問題、藍綠對立、國際連結(jié)等課題上沒有超越性、前瞻性的見解,更在事實上依舊是藍綠政治、藍綠對抗中的一環(huán)。
二是在其發(fā)展壯大過程中,時代力量得到了民進黨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。時代力量許多成員能夠成為學運和社運明星,離不開民進黨的支持。時代力量建黨一年來,以蔡英文為首,民進黨黨內(nèi)天王包括蘇貞昌、謝長廷、陳菊、賴清德、葉菊蘭,以及蔡的副手陳建仁等人,都參加過時代力量的造勢場。時代力量也獲得了李登輝的支持。在區(qū)域“立委”選區(qū),民進黨也傾力支持時代力量,同樣的,選舉期間時代力量候選人也明確表達了對蔡英文的支持。在這種情況下,時代力量很難去發(fā)揮當監(jiān)督民進黨的第三勢力的作用。
從以上兩點觀察,時代力量更多地表現(xiàn)為“獨派”的青年軍。對于許信良 “時代力量將成長為第二大黨,成為監(jiān)督民進黨的真正力量”的說法,外界并不以為然?梢灶A見,時代力量未來在“立法院”中多半會配合民進黨,雖然在某些法案上可能跟民進黨唱反調(diào)凸顯其“進步性”,但并不能真正發(fā)揮第三勢力的作用。作為“獨派”的青年軍,時代力量表現(xiàn)會比民進黨更為激進,更左、更“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