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崩潰什么?
——被騙、擠不上地鐵、打不到車
采訪時,提到工作上的困難,林方平往往輕描淡寫,相比之下,生活上的麻煩讓他更有挫敗感。
他因輕信網(wǎng)上彈出來的廣告,在上面花2000多元買到了假手機。 “我怎么會這么蠢?!”被騙后,他的第一反應(yīng)是自責。
對Emily來說,最崩潰的是擠地鐵和打車。
一次,早高峰坐地鐵6號線,第一趟車沒擠上去,第二趟車來時她排在最前面,車還沒停穩(wěn),后面的阿姨一直在擠她。Emliy怒了,“你擠什么擠,推什么推?”阿姨理直氣壯:“不擠怎么上得去?”那一刻,她覺得好氣又好笑,阿姨講得也沒錯。
在北京攔不到出租車,司機會拒載,Emily剛來時也十分震驚。“以前在臺灣和英國,都是車搶人、沒有人搶車!痹贓mily過往的經(jīng)歷里,“打車難”從未遇到。
除了這些,Emily對北京的生活還是適應(yīng)的,她喜歡北方人的干脆、爽快,覺得和他們交流不費力。工作之余,她會去逛胡同,有大陸的同事打算去臺灣旅游時,她總是樂于和他們分享“去哪里好玩”。
(今年3月,Emily和一位同樣“北漂”的臺灣朋友逛三里屯,朋友向賣花的小女孩買了一朵花,這個場景讓Emily覺得很溫暖。受訪者供圖)
不忙的時候,林方平會去體育館打排球,球友時常是陌生人!拔也惶敢飧嬖V他們我是臺灣人。”更多的時候,他以福建人自居。
林方平說,他只想運動2個小時,如果說自己是臺灣人,將會花1個半小時來解釋自己為什么來大陸,對國民黨、民進黨的看法,這些問題他已被問過無數(shù)遍。
“在大陸生活這么久了,其實大家都一樣!绷址狡接行o奈,他不喜歡被貼上標簽。
想對臺灣年輕人說什么?
——“臺灣的劣勢是全方面的 待在臺灣很可惜”
除了打球,林方平還會經(jīng)常參加各種臺灣朋友的聚會。學(xué)長姐們都建議年輕的臺生盡早來,這樣才能更了解大陸。
對于兩岸的差異,林方平深有感觸。來到大陸后,他對生活方式有了另一種理解,在臺灣,他出行幾乎是騎摩托車,而現(xiàn)在,用的最多的是打車軟件。
Emily也時常建議在北大、清華讀書的學(xué)弟學(xué)妹,早早留下。5年、10年前臺灣的專業(yè)度可能更好,但現(xiàn)在大陸發(fā)展很快,這里的市場、生活、消費,超乎想象。
“更年輕的一代,待在臺灣很可惜!痹谒磥,臺灣受限于經(jīng)濟、政治等因素,產(chǎn)業(yè)停滯很久,發(fā)展機會太少,留在臺灣,人才沒有辦法發(fā)揮。她認為,未來的市場在大陸。
“臺灣的劣勢是全方面的,”林方平也有同感,臺灣太小,心態(tài)保守,一碰大陸就躲閃,可是沒有一條路是能繞過大陸直接通往世界的。“臺灣封閉很可惜,競爭力不能接軌國際,年輕人甚至不敢競爭!
不過,他并不建議臺青年盲目來大陸,“大陸競爭激烈,如果你本身條件不夠好,也是劣勢,這里優(yōu)秀的人才很多,如果想來彰顯自我價值,要有勇氣、實力和準備!
在工作上,林方平是幸運的,而他的學(xué)妹就沒有這么好運氣。學(xué)妹曾在清華交換,在知名的證券公司實習了3個月,回臺后,覺得臺灣沒這樣的機會,想回大陸找工作,目前并不順利,有些沮喪。
林方平承認,剛畢業(yè)的臺生在大陸找工作確實不易,優(yōu)勢并不及本地學(xué)生,除了運氣,還要有實力。
對于未來,林方平希望工作能進入狀態(tài),找到一條長期穩(wěn)定的道路。至于是否會在北京定居,他明確表示不會。Emily則打算長期在大陸發(fā)展,如果有機會,就此落地生根也很好。(完)
(應(yīng)受訪者要求,文中均為化名)
[責任編輯:李瑞艷]